绿氢产业化发展进程加速,未来市场空间广阔。氢能发展,制氢先行,我国氢能短期仍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电解水制氢在碳排放、制氢纯度、储能等方面更具优势,替代化石能源制氢是必然趋势。绿氢市场空间广阔,国内市场23年招标项目密集落地,成为绿氢量产元年
双碳背景下氢能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氢能具备来源多样、清洁低碳、灵活高效、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被誉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碳中和背景下氢能将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为此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氢能发展。我国积极推进氢能发展战略,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绿氢发展
在全球碳中和大背景下,氢能在交通、工业等领域深度脱碳过程中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氢能发展与碳市场高度关联,碳定价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将有助于引导氢气生产方式从化石能源制氢向清洁氢过渡,市场化机制能引导资源合理配置。
《分布式电力能源系统路线图》明确了分布式电力能源系统的内涵,并基于应用和技术特点进行分类,分析了当前该领域的技术现状与趋势、商业模式、驱动因素、市场前景及国际标准化需求,形成了分布式电力能源系统分层体系架构模型,提供了不同应用场景下
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全球能源行业2050净零排放路线图》,明确了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可再生能源成为主导能源的路线图。如今,净零排放正成为全球广泛接受的目标,根据MSCI净零跟踪报告的数据
碳资产管理将成为企业发展新增长点,企业可以从经济层面,环境层面和社会层面获得碳资产管理的收益。其中,经济层面可以挖掘企业的减排资产、充分管理好企业的排放资产,获得减碳收益。环境层面,培养了企业的环境价值观,对可持续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
李俊峰发表题为《把握双碳目标的正确方向,助力高质量发展转型》的主旨演讲。他指出,实现双碳目标是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价值观,碳中和的本质是从资源依赖走向技术依赖的发展转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实现发展的同时实现能源的转型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和行动,新能源应用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逐步提升。发展新能源要注意同时大力发展特高压输电,加大西电东送;持续加强智能电网和灵活电源建设,保障供电安全稳定高效;保障油气供给,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非化石能源有:核能、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非化石能源是指非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经长时间地质变化形成,只能供一次性使用的能源类型外的能源。非化石能源包括当前的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
4月1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案例解读》第二、三章部分,《实施方案》要求“不得以任何名义增加新能源企业的不合理投资或成本”。
欧洲议会宣布,计划在2026年设立欧盟社会气候基金(SCF),以确保气候转型公平和社会的包容性。受能源和交通资源匮乏影响的弱势家庭、小微企业和交通用户将从中受益。 全面实施后,SCF将通过拍卖ETS II配额筹集最高达650亿欧元的资金,另外25%由各个成员国支付,预估总额达867亿欧元。
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全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47.5亿吨标准煤左右,能源自给率稳中有升。原油稳产增产,天然气较快上产,煤炭产能维持合理水平,电力充足供应,发电装机达到27.9亿千瓦左右,发电量达到9.36万亿千瓦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