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天风证券测算,在目前审定的2871个项目中,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和垃圾填埋发电的企业占比高达69%,CCER的重启使得这类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可以通过将“二氧化碳减排量”变现来增厚自身收益。
报告中的净零转型情景(NZS)描绘了中国到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的同时又保证全球升温不超过2摄氏度的路径。在该情景中,中国风电、光伏的累计装机容量到2050年将超过67亿千瓦,相比2022年的8亿千瓦实现大幅增长;到2050年,中国需要3.5亿千瓦的核电装机容量
6项“零碳中国”评价标准成果,分别是《“零碳中国”评价标准 通则》和《零碳园区评价标准》《零碳工厂评价标准》《零碳数据中心评价标准》《能源企业ESG评价标准》《能源企业ESG信息披露标准》正式发布
国家区块链技术(能源领域)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这是国家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投入运行后,在国民经济关键领域布局的首个国家级行业创新中心。该创新中心将围绕行业创新平台建设,综合性人才引育和成果转化,行业高端区块链智库构建等3方面开展建设
近年来,环境问题、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促进低碳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促进电力系统的低碳转型成为多个国家能源政策、能源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包括美国PJM、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在内的国际上多个较为成熟的电力市场都是基于以传
碳中和是一场绿色革命。面向碳中和的未来能源,亟需一系列颠覆性、变革性能源技术作为战略支撑。未来能源变革从供给侧角度来看,关键是电力零碳化、燃料零碳化。作为化学储能的重要形式,利用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制取可再生燃料,包括氢、氨和合成燃料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要求,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全国首个“燃气产业链碳中和数据库”和“燃气行业双碳智库”,亦是行业首个“燃气行业碳中和/碳减排能力建设中心”,其总部设于深圳罗湖区,以减排途径研发为主要任务;对外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如碳盘查、碳减排咨询、课题研究等服务)
优化能源结构,收缩电解铝火电产能,增加清洁能源使用比例,是实现铝行业碳达峰、碳中和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主要措施包括:
经济复苏、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重战略和政策目标相互叠加,如何在诸多目标之间统筹协调、在推进落实中安排好衔接次序,成为热点问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化石能源依然重要。因此,在此期间,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需协调互补,先立后破,构建有韧性的能源体系
通过区块链打造企业碳盘查与主要产线产品及其生态链企业的碳足迹,为企业主体构建了链上可信碳账本。一方面,通过与企业ERP(企业资源计划)打通实现原料、生产过程、电力、蒸汽等多维数据采集,可结合盘查服务。另一方面,实现企业产线产品的碳足迹核算与追溯
欧盟国家正在讨论制定一个新的能源转型目标,即到2030年欧盟42.5%的能源来自可再生能源,高于之前32%的目标。但是,由于拟议中的目标将核能产生的低碳氢气排除在可再生能源以外,法国表示不会支持该计划,因此该协议被推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