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专访时表示,中美两国在气候问题上的合作对全球气候行动至关重要。尽管当前双边关系面临挑战,但气候合作依然是双方的最大公约数。王石认为,中国企业不仅在新能源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还具备通过国际合作开拓市场的潜力。他还提醒,在碳中和经济时代,传统产业必须加速
中国倡导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成员国已达到33个,覆盖亚洲、非洲等六大洲。推动中国-东盟、中国-阿盟、中国-非盟、中国-中东欧、中国-中亚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等6大区域能源合作平台落地见效。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能源部长会议机制。聚焦能源安全、能源转型、能
消除贫困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保障电力等能源供应是欠发达地区消除贫困、减少差距的基础条件。中国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中国愿与各国一道采取实际行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帮助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提升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支
中国始终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反对各种形式的“脱钩断链”“小院高墙”,致力于维护全球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中国愿与各国加强对话沟通,共同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共同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能源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大
中国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积极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中国致力于推动完善能源领域双多边合作机制,加强能源转型政策和经验交流,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合作和能力建设,以绿色能源点亮美丽世界。中国反对泛化国家安全,以各种名目限制正常的国际发展合作。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面向更广阔的领域,共同
近年来,国际形势趋于复杂,各种形式的绿色壁垒增多,维护全球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困难增大。面对新情况新变化,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愿同世界各国共同完善清洁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共享知识和经验
中国倡导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成员国已达到33个,覆盖亚洲、非洲等六大洲。推动中国-东盟、中国-阿盟、中国-非盟、中国-中东欧、中国-中亚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等6大区域能源合作平台落地见效。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能源部长会议机制。聚焦能源安全、能源转型、能
中国发布《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积极拓展绿色能源领域合作。2021年,中国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绿色低碳能源已成为中国在共建国家能源合作重点。中国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一大批标志性能源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
中国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积极促进能源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外资企业共享中国能源转型红利提供机遇。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除核电站以外的能源领域外商投资准入已全面放开。出台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加大对清洁能源等领域外商投资的政策支持力度
中国依托持续的技术创新、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充分的市场竞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实现了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为世界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增进人类福祉作出了贡献。中国生产的光伏组件和风电装备为可再生能源在越来越多国家广泛经济利用创造了条件。国际可
2013年以来,中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年均占全世界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的40%以上,2023年新增装机占全世界新增装机的一半以上。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2023年可再生能源》报告指出,中国是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跑者,也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快速大规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014年至2023年,全球非化石能源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省、区域、省间交易高效协同,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交易有机衔接。组建电力交易中心、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和煤炭交易中心,搭建公开透明、功能完善的能源交易平台。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由2016年的17%提高到2023年的61.4%,2023年风电光伏市场化交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