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上午,中国首艘新能源轮渡船“上海轮渡11”在南陆线陆家浜路码头启航,将进行为期2个月的压力测试和空载试航,随后在塘董线上试运营,并于年底前在市中心区域航线正式投运。
绿色引领,“碳”索未来。今年9月, 由中国能源研究会联合江苏省常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碳达峰碳中和国际论坛(2024)暨2024国际新能源博览会”(以下简称“本届活动”)将在常州盛大启幕。 据悉,本届活动聚焦“新型能源体系与新质生产力”,采取“1+1+N”模式。届时,将邀请相关政府部门、国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发改环资〔2024〕894号),部署推动煤电低碳化发展有关工作,明确了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对存量煤电机组低碳化改造和新上煤电机
全球能源互联网合作组织发布了全球首份电力发展指数报告。报告选择了6大洲100个国家进行指数测算和评估,所选国家的电力消费总量占全球97%以上。分区域看,欧洲电力发展综合得分最高,非洲得分相对落后。报告从供应保障、消费服务、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四个维度,科学评估全球各区域和主要国家电力发展
近期,一些海外政客和媒体炒作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这种论调与基本事实和理论逻辑不符,完全站不住脚。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壮大,从根本上说源于中国坚定不移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决心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规模经济与比较优势
与国外汽车企业相比,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披露以及可持续发展管理工作方面,并不存在显著差距。有关企业应该有充分的自信,也应有敢于向全世界展现成果的态度。 气候风险和生物多样性风险,是企业近年面临的关键性问题。企业需要将这些问题真正嵌入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管理工作中,而不是仅
当地时间周三,能源巨头英国石油(BP)发布了最新的年度能源展望报告。该公司预计,全球石油需求将在明年见顶,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继续快速增长。 在净零排放情景下,能源需求将在本十年中期达到峰值,之后就会下降。与2022年相比,2050年的能源需求将降低25%左右。
能源安全事关国计民生。2014年以来,在深入推进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背景下,广西着眼“减碳加绿”推动能源消费持续转型,多元发展重塑能源结构体系,创新驱动新能源市场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6月30日,随着国电电力陕北锦界光伏100万千瓦、宁夏电力灵绍直流配套光伏100万千瓦等一批百万千瓦级新能源项目陆续并网发电,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继国家电投集团之后,国家能源集团成为第二家新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的电力央企。
近日,三峡能源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投资797.92亿元,建设内蒙古库布齐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项目计划建设光伏800万千瓦时、风电400万千瓦时、光热20万千瓦时,配套煤电项目400万千瓦时及新型储能500万千瓦时。
近日,欧盟统计局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欧盟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为121万吉瓦时,与2022年相比增长了12.4%,2023年可再生能源占所有电力生产的44.7%。其中,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27%。
近日,国际能源署发布《年度世界能源投资报告》指出,2024年全球能源领域投资将首次突破3万亿美元,其中2万亿美元将投向清洁能源产业,包括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核电、电网、储能、低排放燃料、能效改进和热泵技术等。按照国家划分,中国继续维持全球最大清洁能源投资国地位。